(2)加热前,向装置内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其目的是要用氮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避免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对实验产生干扰;D装置的作用是作安全瓶,防止倒吸使玻璃管炸裂.
分析(1)利用装置B发生碳和二氧化硅的反应,连接装置D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生成的气体通过装置A检验CO的存在,若出现浑浊说明生成一氧化碳,通过装置C中的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最后生育一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可以利用装置E收集;
(2)碳与二氧化硅反应要在高温下进行,而高温下碳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所以实验时要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根据装置图可知,D装置可以作安全瓶,防止倒吸;
(3)实验室可以用PdCl2溶液检验CO,二者发生反应会产生黑色金属钯,溶液变浑浊,产生黑色金属钯粉末,使溶液变浑浊,结合原子守恒书写化学方程式;
(4)检验CO2气体需要通入发生反应出现明显的反应现象,可以用氢氧化钡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
(6)根据元素守恒,经测定B装置中生成的CO与CO2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根据元素守恒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利用装置B发生碳和二氧化硅的反应,连接装置D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生成的气体通过装置A检验CO的存在,若出现浑浊说明生成一氧化碳,通过装置C中的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最后生育一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可以利用装置E收集,上述装置连接顺序(按气流从左至右)为B→D→A→C→E,
(2)碳与二氧化硅反应要在高温下进行,而高温下碳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所以实验时要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所以实验时要通人足够长时间的N2,根据装置图可知,B装置可以作安全瓶,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要用氮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避免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对实验产生干扰;作安全瓶,防止倒吸使玻璃管炸裂;
(2)除去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发生爆炸;防止倒吸,使玻璃管炸裂;
(3)若A中出现浑浊,一氧化碳和氯化钯溶液二者发生反应会产生黑色金属钯,溶液变浑浊,产生黑色金属钯粉末,使溶液变浑浊,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盐酸,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dCl2+CO+H2O=Pd+CO2+2HCl,
B.Ba(OH)2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溶液出现浑浊,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故b选;
(5)如果不用E装置,生成的气体中含有的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产物的实验验证,主要是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反应现象和产物的确定方法是解题关键,掌握基础和实验过程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25℃时,在20ml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醋酸溶液,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以下问题:
①A点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H3COO-)>c(Ba2+)>c(OH-)>c(H+)
(2)若A为一元强酸,B为一元强碱,且a+b=14.该同学在烧杯中先加入其中一种溶液,闭合开关K,测得烧杯中灯泡的亮度为10(假设亮度由暗到亮表示为1、2、3、…10、11、12、…20).断开开关K,将滴定管中的溶液逐滴加入到烧杯中.当从滴定管滴入烧杯中的溶液体积和烧杯中盛有的溶液体积相等时,停止滴加溶液并闭合开关K,此时灯泡G的亮度约为5,原因是反应后烧杯中自由离子的浓度约为原溶液的一半.烧杯中得到的溶液pH=7.
(3)若A为强酸,B为强碱,且a+b=14.断开开关K,将滴定管中的溶液逐滴加入到烧杯中.当测得烧杯中溶液pH和“(2)”中最后得到的溶液pH相同时,停止滴加溶液.此时烧杯中的溶液中阳离子浓度大于阴离子浓度,原因可能是A为多元强酸.
(4)若A的化学式为HR,B的化学式为MOH,且a+b=14,两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混合溶液中必定有一种离子能发生水解,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为R-+H2O?OH-+HR.此时烧杯中的混合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一定正确的是③⑤(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