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南京创办“远东第一大厂”
发布时间:2023-03-30 09:35:40 作者:火狐体育电竞官方app下载 来源:火狐电竞在线入口官网    

  范旭东是“中国化工之父”,他创建的久大盐厂是中国第一家精盐工厂,创建的永利碱厂是中国第一家制碱厂,创建的永利硫酸铵厂是中国第一家制酸厂且是当时“远东第一大厂”。永利硫酸铵厂便是如今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的前身。

  南京青年学者、文史作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教师张守涛工作、生活的地方离南化公司不远,“在大厂街道,有很多范旭东的‘影子’,如范旭东广场、旭东中学、旭东路等。我来此地后,就一直对范旭东感到好奇,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何能创建如此伟业?”这些疑问,最终在其新书 《工业先导:范旭东》都得到了解答。张守涛感慨地对记者说,“他做的事太多了,他遇到的困难也太多了,他的确太了不起了!”

  中国像旭日一样东升,这是上世纪无数国人的梦想,也是范旭东一生的梦想。范旭东于1883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阴东乡。张守涛介绍,范旭东出生于书香世家,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后裔。

  范家本是小康之家,但1889年湖南大旱导致饥荒,范旭东祖父、父亲相继去世,范家家境一落千丈。幸好范旭东姑母也在长沙,在姑母的资助下,范旭东得以进入长沙北乡吴镜蓉馆读书学习。在这家私塾,他广泛阅读了诸子百家及小说、传记、游记等书,能够背诵《三字经》《百家姓》等很多诗文,开始逐渐有了自己的知识、思考。“当时年仅12岁的范旭东对所学八股文就已不满,他曾出语惊人地说:‘八股文章代圣贤立言。我要自立,我有主见,应由我尽量发挥。要我伪装圣贤来说话是不可能的。’”张守涛说,那时范旭东喜欢偷偷跑到隔壁中西学并重的求贤学院阅读报纸,和那里的同学研讨时事指点江山。

  范旭东的哥哥范源濂考入了时务学堂学习,成为梁启超的得意弟子。后因局势所迫,范源濂决定带范旭东一起赴日。初到日本,他学的是医学,认为应该用医药来救治国民,让国民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但后来认识到,这是不够的。他发现国家强盛和工业发展关系密切,于是立志“工业救国”。

  1910年,范旭东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1914年,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1917年,他开始创建永利碱厂,1926年,永利碱厂生产出优质纯碱。接着,他开始筹备创办永利硫酸铵厂。

  永利硫酸铵厂的厂址是如何确定的?张守涛告诉记者,范旭东对有关厂址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并派侯德榜、陈调甫等人考察了上海、南京、株洲等地。最后,确定在南京卸甲甸建厂。

  卸甲甸传说是项羽行军中卸甲休息的地方,面江背山交通方便,距南京下关码头仅20里,距津浦铁路干线公里,且靠近南京有充足的电力等资源和市场,距离枣庄、淮南、焦作等地的煤矿也不太远,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也非常便宜。范旭东对此曾写道:“地临长江,中隔八卦洲,过江,即燕子矶,由下关坐小火轮往,下水仅一小时可到;陆路只待修筑三十里支路,可与津浦铁路之花旗营衔接;江边水深,终年可停海轮,交通至便。厂基占地一千数百亩,现只用一半,余待将来扩充与建造其他化学工厂之用。”

  1936年底,永利硫酸铵厂全部组装工作基本完成,一座气势雄伟的化工厂凭空而起,如同巨龙般蜿蜒。1937年1月26日,生产硫酸成功,1月31日生产液氨成功,2月5日生产硫酸铵成功。中国终于生产出自己的酸来了,中国化学工业的一大空白被填补了!为了庆祝制酸成功,永利特意召开了庆祝大会,范旭东在会上激动地说:“中国基本化工的另一翅膀又生长出来,从此海阔天空,听凭中国化工翱翔,再不受基本原料恐慌了。”

  对于硫酸铵厂的发展,范旭东也有明确规划。首先要努力生产,争取在短期内还清债务,确保信用,使工厂真正成为永利自己的工厂。其次,继续生产出其他品种的酸来,以应市场需要。还要积极拓展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当时永利产的红三角牌肥田粉因为物美价廉而大受农民欢迎,这也是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批化肥。再者优待人才,范旭东要求对技术人员给予最优厚待遇,比如单身员工一人一个单间且有专人打扫卫生,给北方员工专门聘请了厨师。

  永利生产的硝酸是制造炸药的重要原料,范旭东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便让永利硫酸铵厂转产硝酸赶制炸药,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战。日军多次派人找范旭东,“只要愿意合作,工厂的安全就可以保证”,否则便会派飞机轰炸永利。范旭东予以坚决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于1937年8月21日、9月27日、10月21日三次派出飞机轰炸永利硫酸铵厂,共有87枚炸弹落到厂区。工厂遭受重大损失,尤其是在第三次轰炸中,硫酸厂、动力车间、大气柜等被炸坏,附近的南京下关电厂也被炸毁,工厂生产被迫停止。

  范旭东心痛如焚。他一方面下令将剩余的机床转移到山洞,在山洞里继续生产炸药。另外,他在每次被炸后都发电报给永利硫酸铵厂安慰同仁。第一次被炸后,他发电报道:“电悉敌不惜再三来袭,足见本厂与民生国计关系之密切。物质损失何足萦怀,全员平安是所至慰。吾辈当以最大忍耐与信心,克服一切困难,为祖国化工尽瘁至敌人屈服而后已。幸毋悲愤,仍当努力恢复工作。”在第二次被炸后,他发电报道:“敌机轰炸本厂早在意中,诸君立于国防工业第一线,悲壮胸怀可歌可泣。祖国复兴在望,切祝致力,不虚全团体同人,当为诸兄后盾,谨电慰问,幸为国珍重。”第三次被炸后,范旭东冒着生命危险赶到硫酸铵厂来视察、慰问。他指示将能运走的重要机器、设备、图纸、材料等都统统运走西迁,不能运走的都埋起来或毁掉烧掉或扔到江里。

  1937年12月中旬,范旭东又派了9名技术人员乘坐最后一班东下的轮船到达硫酸铵厂,准备将其他重要机器设备拆卸运走或就地销毁。但此时硫酸铵厂已被日军占领,他们只能原路返回。日军将工厂洗劫一空,挖出埋藏的设备并运往日本,包括可以生产硝酸的全套设备。

  1945年10月4日下午3时许,因黄疸病与脑血管病同时发作,范旭东带着一生辛劳和壮志未酬离开了人世。他没能看到这些设备“回家”。1945年10月14日,永利硫酸铵厂启动了索要全套硝酸生产设备的程序。历经2年8个月的艰难交涉,被日本劫走的硝酸设备全部归还。硝酸吸收塔运回国后立即重新安装并投入生产,一直运行至2011年“退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