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创业梦想,他只身远赴福建,用辛勤付出换来人生第一桶金。心系家乡发展,他响应返乡号召,用创新求变延续自己的人生理想,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从最初的小微企业逐步发展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同行业的标杆。今天的《优秀企业家巡礼》专栏,让我们一起认识内江市优秀企业家、四川恒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小峰。
一大早,在位于内江经开区的四川恒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多条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在生产厂房一旁的院坝内,一堆堆管道成品整装待发,即将被运往市政项目建设现场。从最初十来人的小微企业,到如今年产能力超百万米的规上企业,这一切都要从三万元的创业基金说起。
彭小峰透露,当时家里面负债累累,创业的三万元是家里面准备拿来还账的,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自己只能创业,不成功便成仁,只能赢,不能输。
怀揣着创业梦想,彭小峰选择南下福建,机缘巧合下选择了从事二手进口传送带设备的收售。功夫不负有人心,在当时这个比较冷门的行业,他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赚到了创业资本金。
2013年9月,随着《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彭小峰瞅准了商机,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支持返乡创业的利好政策下,他回到家乡开办实体企业,生产市政排水管道。
2017年,公司正式建成投产,两年后,公司自主研发的孔网钢带波纹管正式上市,而这也标志着公司从一个生产型企业转化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科技型企业,公司也于2020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谈起“跨界”到新材料行业的动机,彭小峰透露,当时使用的都是传统混凝土管,防腐性能差、渗漏严重,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当时川南没有一家生产大口径排水管道的生产企业。
彭小峰告诉记者,相比以前的混凝土管道,如今厂里生产的孔网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它的原材料使用的是全世界公认耐腐蚀性强、耐老化性强、耐磨损性强的聚乙烯和金属,通过公司技术研发,使金属与塑料完美融合,解决了金属和塑料之间易脱层的问题,它的有效寿命能够达到100年,虽然短期看成本较高,但从长远看它不管是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能节约。
深耕管材行业多年,在彭小峰的带领下,四川恒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专业从事新型环保复合管材、市政管材技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开发型塑料建材民营企业,拥有国家专利60余项,年产值超5000万元。
谈及未来,彭小峰表示,创新求变是推动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也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积极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机遇以及当前内江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这一契机,研发生产出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抢占管材市场高地,让更多“内江造”管道走向全国,为内江大力打造工业强市展现企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