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又名木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燃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应用广泛,既能生产甲醛、二甲醚等传统下游化工品,又能 生产聚烯烃,最终运用到建筑地产、塑料、家电、纺织等重要领域。甲醇易燃,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混合物,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放出热量。方程式:CH3OH+O2CO2+H2O 工业制法和储备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合成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备甲醇。甲醇可用做溶剂和燃料,也是一种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甲醛。甲醇分子中,碳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氧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为极性分子。
甲醇是一种无色、易燃、易挥发的有毒液体,常温下对金属无腐蚀性(铅、铝除外),略有酒精气味。分子量32.04,相对密度0.792(20/4℃),熔点-97.8℃,沸点64.5℃,燃烧热725.76KJ/mol,闪点12.22℃,自燃点463.89℃,蒸气密度1.11,蒸气压13.33KPa(100mmHg 21.2℃),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6~36.5 %(体积比),能与水、乙醇、、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但是不与石油醚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燃烧。挥发途中也会使物体油漆表面遭腐蚀。燃烧反应式为:2CH3OH + 3O2 2CO2 + 4H2O甲醇燃烧时无烟,火焰呈蓝色,在空气中爆炸极限6.0~36.5%(体积比)
假酒与真酒的区别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分子式是C2H5—OH,相比甲醇多了一个CH2,同属醇类物。从用途上看,甲醇是基础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乙醇除用作燃料,制造饮料和香精外,还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此外医疗上常用75%(体积分数)的酒精做消毒剂。从安全角度看,甲醇有毒,乙醇对人体一般无害。不管是工业酒精还是食用酒精,其主要成分都是乙醇。只是工业酒精中大约含有4%的甲醇,被不法分子当作食用酒精制作假酒,而被人饮用后,就会产生甲醇中毒。
甲醇用途广泛,是基础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主要应用于精细化工,塑料等领域,用来制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氨、硫酸二甲酯等多种有机产品,也是农药、医药的重要原料之一。甲醇是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微有乙醇样气味,易挥发,易流动,燃烧时无烟有蓝色火焰,能与水、醇、醚等有机溶剂互溶,能与多种化合物形成共沸混合物,能与多种化合物形成溶剂混溶,溶解性能优于乙醇,能溶解多种无机盐类,如碘化钠、氯化钙、硝酸铵、硫酸铜、硝酸银、氯化铵和氯化钠等。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极限6.0%-36.5%(体积)。有毒,一般误饮15ml可致眼睛失明。甲醇对金属特别是黄铜有轻微的腐蚀性。易燃,燃烧时有无光的淡蓝色火焰。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6.0%-36.5%(vol)。纯品略带乙醇味,粗品刺鼻难闻。有毒可直接侵害人的肢体细胞组织.特别是侵害视觉神经网膜,致使失明。正常人一次饮用4-10g纯甲醇可产生严重中毒。饮用7-8g可导致失明,饮用30-100g就会死亡。甲醇在深加工后可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也加入汽油掺烧。甲醇和氨反应可以制造一甲胺。
甲醇的生产,主要是合成法,尚有少量从木材干馏作为副产回收。合成的化学反应式为:2H2 + CO CH3OH合成甲醇可以固体(如煤、焦炭)液体(如原油、重油、轻油)或气体(如天然气及其他可燃性气体)为原料,经造气净化(脱硫)变换,除去二氧化碳,配制成一定的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在不同的催化剂存在下,选用不同的工艺条件。单产甲醇(分高压法低压和中压法),或与合成氨联产甲醇(联醇法)。将合成后的粗甲醇,经预精馏脱除甲醚,精馏而得成品甲醇。高压法为BASF最先实现工业合成的方法,但因其能耗大,加工复杂,材质要求苛刻,产品中副产物多,今后将由ICI低压和中压法及Lurgi低压和中压法取代。
1923年以前,甲醇几乎全部是用木材或其废料的分解蒸馏来生产的,当时的世界总产量才4500吨。1923年,德国BASF在合成氨工业化的基础上,用锌铝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实现了由碳和氢合成甲醇的工业化生产。甲醇制烯烃成为最主要下游,使得甲醇价格开始与原油价格挂钩。2018年甲醇制烯烃需求占甲醇下游需求一半左右,因此烯烃价格的变动会对甲醇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原油价格又会对烯烃价格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原油价格对于甲醇价格的影响较大。
甲醇作为燃料 一是掺混汽油 ,另一种是甲醇直接制汽油MTG工艺 。甲醇的能量密度相当于汽油的一半左右,不如乙醇或者天然气。其带来的好处是含氧量增加,燃烧清洁,弊端就是毒性大、易腐蚀。Methanol is very toxic, causing blindness and death.It is used for antifreeze, as a solvent, an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methanal (formaldehyde) and other important industrial chemicals.甲醇汽油是指把甲醇部分添加在汽油里,用甲醇燃料助溶剂复配的M系列混合燃料。其中:M15(在汽油里添加15%甲醇)清洁甲醇汽油为车用燃料,分别应用于各种汽油发动机,可以在不改变现行发动机结构的条件下,替代成品汽油使用,并可与成品油混用。甲醇混合燃料的热效率、动力性、启动性、经济性良好,具有降低排放、节省石油、安全方便等特点。世界各国根据不同国情,研发了M3、M5、M15、M20、M50、M85、M100等不同掺和比的甲醇汽油。目前,商用甲醇主要为M85(85%甲醇+15%汽油)和 M100,M100性能优于M85,具有更大的环境优越性。甲醇生产的主要原料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目前我国以煤为原料的甲醇装置产能占国内总产能的65%,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占19%,以焦炉气为原料的占16%。甲醇的下游主要分为以甲醛、二甲醚为代表的传统下游和以烯烃和醇基燃料为代表的新兴下游。我国进口量维持在700万吨以上,甲醇进口依赖度在13%以上。
甲醇生产过程比较简单,原料来源多样,煤、石油和天然气均可制甲醇。甲醇用途广泛,它的下游产品多达几百种。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加强,特别是美国国会于1990年11月15日通过清洁空气法修正案以后,甲醇的身价备增,全球甲醇的需求增长加快。中国甲醇产业发展速度丝毫不逊于任何一国,仅靠最近5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甲醇产量就跃居全球首位。但是,正如正在发育期的孩子一样,只是个头高并不能证明就是身体健康。相反,过高的个头可能还是一种病态。甲醇属低附加值化工产品。低成本是该类产品竞争的核心,也是生产企业采取的重要竞争战略,是企业安身立命的关键。低成本需要优化各种影响产品成本的生产要素,包括原料价格、工艺路线、融资成本、装置规模和物流费用。甲醇是最简单的饱和醇,也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它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医药、农药、涂料、染料、汽车和国防等工业中。用于制造甲醛和农药(杀虫剂、杀虫螨)、医药(磺胺类、合霉素类)等的原料、合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的原料之一、醋酸、氯甲烷、甲胺和硫酸二甲酯等多种有机产品。等,并用作有机物的萃取剂和酒精的变性剂等。用作基本有机原料、溶剂及防冻剂。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等。是基础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主要应用于精细化工,塑料等领域,用来制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氨、硫酸二甲脂等多种有机产品,也是农药、医药的重要原料之一。甲醇在深加工后可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也加入汽油掺烧。甲醇,其实和原油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主要是煤、天然气、焦炉气三种生产工艺来的。那原油暴跌与甲醇的关系是因为甲醇可以用来制乙烯和丙烯,而原油也可以,即原油石脑油PP/L/PTA/PVC等。原油下跌,PP/L等品种成本下降,成品价格也会随之下跌,从而倒逼另一条路径上上游产品甲醇的下跌。甲醇的健康危害甲醇被大众所熟知,是因为其毒性。工业酒精中大约含有4%的甲醇,被不法分子当作食用酒精制作假酒,而被人饮用后,就会产生甲醇中毒。甲醇的致命剂量大约是70毫升,酒中人饮用的最高限量为o.lg/Kg。甲醇有较强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急性中毒症状有:头疼、恶心、胃痛、疲倦、视力模糊以至失明,继而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反应为:眩晕、昏睡、头痛、耳鸣、视力减退、消化障碍。甲醇摄入量超过4克就会出现中毒反应,误服一小杯超过10克就能造成双目失明,饮入量大造成死亡。致死量为30毫升以上,甲醇在体内不易排出, 会发生蓄积,在体内氧化生成甲醛和甲酸也都有毒性。在甲醇生产工厂,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空气中允许甲醇浓度为50mg/m3,在有甲醇气的现场工作须戴防毒面具,废水要处理后才能排放,允许含量小于200mg/L。甲醇的中毒机理是,甲醇经人体代谢产生甲醛和甲酸(俗称蚁酸),然后对人体产生伤害。常见的症状是,先是产生喝醉的感觉,数小时后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视线模糊。严重者会失明,乃至丧命。失明的原因是,甲醇的代谢产物甲酸会累积在眼睛部位,破坏视觉神经细胞。脑神经也会受到破坏,产生永久性损害。甲酸进入血液后,会使组织酸性越来越强,酸性物质因肾排泄障碍而潴留,酸中毒是尿毒症最常见的死因之一,损害肾脏导致肾衰竭。职业禁忌症:视网膜及视神经病;职业疾病: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健康检查周期:2年解毒方法甲醇中毒,通常可以用乙醇解毒法。其原理是,甲醇本身无毒,而代谢产物有毒,因此可以通过抑制代谢的方法来解毒。甲醇和乙醇在人体的代谢都是同一种酶,而这种酶和乙醇更具亲和力。因此,甲醇中毒者,可以通过饮用烈性酒(酒精度通常在60度以上)的方式来缓解甲醇代谢,进而使之排出体外。而甲醇已经代谢产生的甲酸,可以通过服用小苏打(碳酸氢钠)的方式来中和。急性甲醇中毒患者应及时送医院抢救。误饮甲醇者,早期可用苏打水洗胃,以排除甲醇在胃内的贮留。超过3日者,可用发汗剂及泻药。遇到视力紊乱时,应反复进行腰椎穿刺,以预防视神经萎缩,并给以大量维生素 B族和血管扩张剂,或给以氧气吸入和少量多次输血。也可采用针刺和中药等治疗。甲醇的生产工艺最早由木材和木质素干馏制得,故俗称木醇。1923年,德国BASF公司在合成氨工业化的基础上,首先用锌铝催化剂在高温高压的操作条件下实现了由一氧化碳和氢合成甲醇的工业化生产,开创了工业合成甲醇的先河。1966年,英国ICI公司成功地实现了铜基催化剂的低压甲醇合成工艺,随后又实现了更为经济的中压法甲醇合成工艺。与此同时,德国Lurgi公司也成功地开发了中低压甲醇合成工艺。目前,欧美、中东地区国家主要采用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甲醇,该工艺投资低、无污染,且无须过多考虑副产物销路。我国一次能源结构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特征,缺少廉价的天然气资源,随着石油资源的紧缺和油价的持续上涨,当前并且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是我国甲醇生产最重要的原料。此外,我国有部分企业采用焦炉煤气为原料生产甲醇,是我国独有的甲醇制取技术。甲醇是合成气生产的重要化学品之一,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燃料。目前我国生产甲醇的主要工艺包括煤制甲醇生产工艺、天然气制甲醇生产工艺和焦炉气制甲醇生产工艺。煤制甲醇生产工艺煤与来自空气的氧气在气化炉内制得高CO2含量的粗煤气,按照一定碳氢比加入H2,再经净化工序将多余的CO2和硫化物脱除后得到甲醇合成气。由于煤制甲醇碳多氢少,必须从合成池放气中回收氢来降低煤耗和能耗。回收的氢气与净化后的气体形成甲醇所需的合成气,经过压缩、合成等工序制得含水粗甲醇,经过精馏工序精制得到产品甲醇。煤制甲醇是国内甲醇的主要生产工艺,产能占比接近70%,装置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山东、西南等地区。天然气制甲醇生产工艺以天然气为原料制甲醇的生产工艺主要由预转化、转化、压缩、合成和精馏等单元组成。以天然气为原料是国际上甲醇生产的主要原料路线,尤其是具有丰富廉价天然气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如中东、东南亚、南美、新西兰等,已成为世界甲醇工业的核心。国际上主流的甲醇生产装置大多为天然气制甲醇装置,具有规模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的优点。然而,我国天然气制甲醇工艺受气价成本制约严重,近年来随着甲醇价格的暴跌,部分已处于停产状态。
焦炉气制甲醇生产工艺焦化企业在炼焦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焦炉煤气,据测算,每生产1吨焦炭可产生400立方米焦炉煤气。焦炉煤气是一种富氢气体,含有55%~69%的H2、23%~27%的CH4、5%~8%的CO,是非常理想的化工原料。焦炉煤气制取甲醇的关键技术是将焦炉煤气中的甲烷及少量多碳烃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基本工艺是焦炉煤气首先经低压压缩,然后进行有机硫加H2转化为无机硫,精脱硫后加压催化部分氧化,使焦炉气中的烃类进行转化,使之成为CO+H2,加压合成粗甲醇,经过精馏产出精甲醇。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拥有焦炉煤气制取甲醇的技术,其产能占比为16%,装置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的焦化生产企业。
国内外甲醇工业概况目前国内甲醇装置规模普遍较小,且多采用煤头路线%;单位产能投资高,约为国外大型甲醇装置投资的2倍,导致财务费用和折旧费用高。这些都影响成本。据了解,我国有近200家甲醇生产企业,但其中10万吨/年以上的装置却只占20%,最大的甲醇生产装置产能也就是60万吨/年,其余80%都是10万吨/年以下的装置。根据这样的装置格局,业内普遍估计,目前我国甲醇生产成本大约在1400元~1800元/吨(约200美元/吨)。一旦出现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国内甲醇价格有可能要下跌到约2000元/吨,甚至更低。这对产能规模小、单位产能投资较高的国内大部分甲醇生产企业来讲会压力剧增。而以中东和中南美洲为代表的国外甲醇装置普遍规模较大。目前国际上最大规模的甲醇装置产能已达到170万吨/年。2008年4月底,沙特甲醇公司170万吨/年的巨型甲醇装置在阿尔朱拜勒投产,使得该公司5套大型甲醇装置的总产能达到480万吨/年。国外企业装置规模大,公用设施分摊投资就少,且采用天然气路线,单位产能投资大幅下降,成本竞争力大为增强。据石油和化工规划院分析,目前国外天然气产地在建的大型甲醇生产装置成本只有60~80美元/吨。不仅如此,国外大型甲醇装置多以天然气为原料,采用天然气两段转化或自热转化技术,包括德国鲁奇公司、丹麦托普索公司、英国卜内门化工公司和日本三菱公司等企业的技术。相对煤基甲醇技术,天然气转化技术成熟可靠,转化规模受甲醇规模影响较小,装置紧凑,占地面积小。尽管近年来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也在上涨,但国外甲醇生产企业依靠长期供应协议将价格影响因素降至最低。而我国大部分甲醇生产以煤为原料,气化装置规模有限和占地面积大的先天缺陷制约着甲醇生产装置向大型化发展。同时近年来煤炭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对本来还具有一定成本优势的煤基甲醇产生较大影响,再加上煤基甲醇大多建在西部地区,运输费用较高。种种因素进一步削弱了煤基甲醇的价格竞争力。国外大型甲醇装置集中投产后,传统的销售渠道无法消化骤然增多的甲醇。国外甲醇以低价冲击中国市场几无悬念。产品能耗:60吉焦/吨PK30吉焦/吨现实是:国外甲醇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能耗低,产品质量稳定;国内大甲醇装置的产品质量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许多小甲醇或联醇装置产品质量尚不稳定。据全国化学工程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唐宏青介绍,国内煤基甲醇每吨产品能耗为50~60吉焦,耗煤1.6吨左右,耗水22~30吨。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甲醇每吨产品能耗约为40吉焦,耗天然气900~1150立方米,耗水16~20吨。我国小型联醇装置每吨产品耗能则高达70吉焦。而国外大型甲醇装置基本都以天然气为原料,并且每吨产品能耗只有25~30吉焦,耗天然气760~920立方米,耗水10~15吨。另外,由于我国甲醇生产大多采用煤基路线,酸性气体和灰渣排放量较大,需投入较多资金建设环保处理设施。而国外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甲醇装置,基本属于清洁生产,对环境影响较小,环保投入也相应较小。运输成本:55美元/吨PK25美元/吨许多业内专家都向记者提到了国内甲醇生产的一个先天不足:我国甲醇生产所需原料煤炭、天然气主要集中在经济较落后、交通不便的西部,而我国甲醇市场消费中心在华东和华南地区。西部甲醇运到华东和华南地区需铁路或公路的长途运输,运输费用最高达400元/吨(约55美元/吨)。甲醇产地与消费地相距较远,导致交通运输成为今后我国甲醇发展的主要瓶颈。而大甲醇装置集中的中东和中南美洲地区,同时也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资源地和甲醇生产装置与沿海地区距离较近,生产装置紧靠甲醇装运码头,甲醇产品全部采用海路运输,运输方便。据统计,从中东、中南美洲和澳洲地区将甲醇运到亚洲主港地每吨产品的运费只有25美元左右,运输费用较低。而且,在物流方面,即使条件好的国内甲醇企业也仅有厂内储运和铁路装运设施,国内目前还没有全国性更没有世界性的甲醇中转运输基地,没有甲醇大型专用运输工具。而国外甲醇生产商大多在世界各地建有大型甲醇中转基地和储运设施,拥有自己或长期租用的甲醇运输船队。投资模式:单打独斗PK合作运营如果谈到国内甲醇生产的后天不足,业内专家认为主要是目前国内甲醇装置建设大多是独资企业,少有合资合作。这对于动辙投资上百亿元的甲醇及下游产品项目来说,无疑加大了融资难度和投资风险。而国外甲醇装置大多为合资合作建设与运营。一般股东构成包括投资商、专利商、销售商和资源供应商等,且投资商和股东委托专业资产管理公司协助运营。这样便能有效解决融资问题,降低资金成本和投资风险,并在技术、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方面得到保证,最大限度地优化各种生产要素,提高项目竞争力。营销模式:自行销售PK专业销售商尽管我国已成为最主要的甲醇生产国,但目前国内甲醇生产企业还属内向型企业,产品几乎全部面向国内市场,建设项目的市场分析和决策几乎也全部依赖于国内市场,出口量微乎其微,根本无暇顾及到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和变化。2015~2019年,中国甲醇消耗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需求格局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随着国内煤(甲醇)制烯烃(CTO/MTO)项目陆续建成投产,CTO/MTO对甲醇消耗量不断提升,从而使其一直占据甲醇下游消耗的首要地位,目前需求占比已超过50%;另一方面,在甲醇传统下游消费领域,受到落后产能淘汰、产业格局调整、产能过剩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传统下游消费量逐年递减,消费占比也随之下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甲醇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甲醇工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自2002年初以来,我国甲醇市场受下游需求强力拉动,甲醇生产企业纷纷扩产和新建装置,甲醇产能急剧增加,产量连年大幅增长。2010年以后,国内甲醇产能稳步增长,并继续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011年我国甲醇产能达到4543万吨,产量2227万吨;2015年我国产能规模达6976万吨,产量4011万吨;截至2019 年底,我国产能规模达8 802万吨,产量 6189 万吨。
工艺占比方面,截至2019年底,我国煤制甲醇装置产能占比高达73.51%,天然气制甲醇占比为11.62%,焦炉气制甲醇产能占比为14.87%。
截至2019年底,西北地区甲醇产能分布仍以51.01%的比例占据绝对优势,华北、华中等地区的新增产能释放使得西北地区产能占比较2018年下滑2.02个百分点。其中,百万吨以上装置,西北地区占据76.43%。因此,西北地区作为中国甲醇主产区,当地工厂定价话语权较重,西北价格走势对全国多地具有指导意义。
2015~2019年,CTO/MTO装置陆续投产,使其稳定保持在甲醇下游消耗第一地位,而传统下游如甲醛、二甲醚、醋酸、MTBE等仍大量消耗甲醇,其他下游,如醇基燃料等,也在近几年逐步凸显,导致了中国甲醇实际消费量的逐年递增。其中,甲醇制烯烃消耗甲醇约占52%,占比上涨的同时消化总量也在随之增加,2019年消耗甲醇的量为3616万吨左右。2019年甲醇下游实际消费量达7067万吨,较2018年增加12.30%。随着下游的继续扩张,预计未来甲醇实际消耗量有望再创新高。
从世界范围看, 2015~2019年,全球甲醇产能仍旧呈现出逐步增长的态势,新增产能仍旧多集中在亚洲区域和美洲区域。2015年,全球新增产能多集中在美国区域,而随着近几年美国供需格局的逐步改变,其从传统净进口国家逐步转变为适量出口国家,2016~2019年为新投产装置的空白期,新增产能实际投产时间明显延后。得益于丰富的煤炭资源条件支撑,中国近5年始终保持在350万~500万吨/年新增的装置状态。伊朗从2018年开始同样进入了新增产能集中释放的年份,后期仍有大型装置集中上马投建。2019年全球甲醇产能达到15079万吨,而2015年全球甲醇产能为12022万吨,2015~2019年全球甲醇产能的年均增长率为5.83%。
2011年以来,随着国内甲醇产能与产量的快速增长,甲醇进口量逐渐减少,出口量逐渐增加,进口依存度明显降低。至2014年,我国甲醇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均达到阶段性低位,出口量明显增加。随后2015年,随着原油价格大跌,甲醇价格快速回落,国内天然气甲醇受成本制约被挤出市场,国内沿海及西北多套甲醇制烯烃装置投产,需求大幅拉动,进口再度拉升。2019年,多套伊朗大型甲醇装置投产,进口甲醇首超千万吨,后期甲醇进口量预计进一步增加。
我国甲醇进口主要来自伊朗、新西兰、沙特阿拉伯和阿曼等国家,阿联酋、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马来西亚、委内瑞拉、文莱仍是重要的进口国家。伊朗、沙特阿拉伯、阿曼和新西兰这些国家甲醇装置产能均较大,多数在百万吨级以上,一般来说当出现突发停车情况时,都会对我国进口供给产生一定的减量影响。近几年伊朗新增装置集中投产,非伊朗区域则缺乏新增甲醇装置,近3年伊朗已投产超500万吨,仍有近200万吨新增甲醇装置计划上马,后期其主要流向仍是中国。
我国甲醇出口较少,目前国内甲醇大多为煤制产品,与天然气制甲醇相比,乙醇含量较高,较难达到出口标准,但由于东南亚地区生物柴油产业对甲醇需求较为旺盛,若当地出现供货紧张,会阶段性地从我国补充一定量的甲醇。国内甲醇生产装置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蒙、陕、豫、晋等内陆地区或交通不便的西部地区和海南省,而甲醇消费中心相对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这些地区也是我国甲醛、二甲醚、醋酸、MTBE等下游产品生产的集中地。中国甲醇市场分为内地市场和沿海市场,内地市场除满足自身消化外,剩余货源多补充沿海市场,沿海甲醇以进口甲醇为主要货源。2019年随着上下游装置的投产和淘汰国内区域性供需格局发生改变,西北地区外发至华东等地的货源减少,当地消化量增加。而山西、华中等地区随着新装置的投产和老装置的扩能,供应能力增加,外发至其他省份的货源有所增加,年内沿海地区甲醇价格受外盘低价货源、期货等因素压制,始终难有起色,而内地需求的崛起使得主产区等地区工厂挺价意愿较强,因此内地与港口套利窗口长期关闭,内地仍以区域内消化为主,港口则以消化进口货源为主。
甲醇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宏观经济走势必然影响甲醇的需求,进而对甲醇价格产生影响。2019年中国经济尽管维持整体平稳态势,但在国内结构性调整以及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下,整体经济走势不容乐观。工业品市场的差异化愈加明显,但整体下行趋势确实已经形成。从对经济预期的引导向中长期发展管理的趋势来看, 未来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甲醇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甲醇消费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因此,进口甲醇对国内甲醇市场也会产生较大影响。甲醇国际市场受中东地区低成本天然气装置大规模投产的影响,生产成本明显降低,导致我国甲醇进口量快速增长,对国内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此外,甲醇装置日趋大型化,一旦检修或意外停车均会影响市场供应而引起价格波动。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我国是除乙烯、丙烯、苯之后的第四大化工原料,在化工、医药、轻工、纺织等行业具有广泛应用,而甲醇下游产业的稳步增长将对甲醇的需求和价格产生有利的拉动。我国的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消费地则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因此,运输成本是甲醇价格当中不能忽视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铁路运力紧张运费呈上涨态势,而甲醇运输要求使用专用槽车,容易造成空返浪费运力,这也加剧了铁路运输的紧张局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甲醇的价格产生影响。天气因素对甲醇价格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天气因素导致甲醇下游产品主要是甲醛的生产变化,从而引发甲醇的价格变化;另一方面,恶劣的天气或天灾等不可抗力常常干扰正常的交通运输,导致甲醇供求失衡,引发价格变化。此外,甲醇的仓储需要依托专业的液体化工仓库进行,在当前我国甲醇生产与消费区域不平衡并受相关运输条件影响较大的背景下,甲醇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价格与当地库存水平存在较明显的负相关性,表现为库存水平较高,价格走低;库存水平较低,价格走高。
甲醇期货的市场功能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和消费国。甲醇期货上市,一是有利于优化甲醇的价格形成机制,指导甲醇上下游企业可以安心生产和经营,促进甲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供求平衡;二是可为甲醇的生产、贸易和消费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手段,推动相关行业的稳步发展;三是有利于以市场化手段推进国家甲醇产业政策的落实,在交割场合的指定上向大型企业倾斜,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从而促进甲醇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贸易商买入套保3月份,鄂尔多斯能源化工贸易公司采购经理丁磊接受了下游企业的固定订单合同,做出了公司5月份的甲醇采购计划,共采购甲醇20000吨。当时3月的甲醇现货价格为1950元/吨,丁磊对该价格比较满意。根据预测,到5月份甲醇价格可能上涨。为了避免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丁磊决定在甲醇期货市场上进行甲醇买入套保交易。从此次交易可以看出,虽然现货市场出现了对贸易公司不利的价格变动,价格上涨了430元/吨,因而成本提高了8600000元,但是甲醇期货市场上贸易公司赢利8600000元,从而消除了价格不利变动的影响。如果贸易公司不做套保交易,现货价格下跌成本会更低,但一旦现货市场上价格上涨,贸易公司就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在甲醇期货市场上进行买入套保,虽然失去了现货市场价格有利变动的盈利,但同时也避免了现货价格不利变动的损失,因此买入套保规避了现货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买入套保能够回避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风险,提高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由于甲醇期货合约是保证金交易,因此运用少量的资金就可以控制大批货物。对需要库存的商品来说,节省了一些仓储费用、保险费用和损耗费用,能够促使贸易合同早日签订。但是买入套保者也失去了由于价格波动而可能得到的获利机会,也就是说在回避对己不利的价格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因价格可能出现对己有利的价格机会。生产商卖出套保内蒙古能源化工公司是一家大型甲醇生产企业,主要通过订单合同方式销售产品,即企业与下游甲醛、醋酸等生产企业订立年度供货合同,每月公布当月结算价并定期交货。销售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国内企业信用度较低,往往是在货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下游客户争相购买,一旦行情看跌,无人问津,企业销售波动性较大,在生产上也难以及时做出调整。有时因销售没有达成计划目标,甲醇生产企业就被迫增加库存。为避免这种被动局面,该公司战略投资部提出采用卖出套保来规避这些风险。卖出套保就是指套保者先在甲醇期货市场上卖出与其将在现货甲醇市场上卖出的甲醇数量相等、交割日期相同或相近的甲醇期货合约。然后该套保者在现货甲醇市场上卖出甲醇的同时买入甲醇期货交易合约,进而为其在现货甲醇市场上卖出甲醇的交易进行保值。7月初,甲醇现货价格是2200元/吨,内蒙古能源化工公司对此价格比较满意,但是甲醇8月才能出售。此时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预测甲醇的价格将会下跌,因此该焦化企业为了避免价格下跌导致利润减少,决定利用甲醇期货交易市场做甲醇的卖出套保交易从交易情况可以看出,虽然现货市场出现了不利的价格变动,价格下跌了180元/吨,因而利润减少了1800000元,但是甲醇期货交易盈利1800000元,从而消除了价格不利变动的影响。如果该公司不做套保交易,现货价格上涨可以得到高额利润,但是一旦现货市场上价格下跌,该公司就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相反在期货市场上做了卖出套保,虽然失去了现货市场价格有利变动的盈利,同时也避免了现货价格不利变动的损失,因此可以说卖出套保规避了现货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卖出套保能够回避价格下跌所带来的风险,经营企业通过卖出套保,可以使保值者能够按照原先的经营计划,强化管理,认真组织货源,顺利地完成销售计划,有利于现货合约的顺利签订。但是,卖出套保者付出的代价是放弃了因价格可能出现对自己有利的机会。甲醇正向期现套利2015年4月27日,蓝天化工贸易公司与山东某甲醇厂库签订协议,厂家按当日出厂价格每吨加价10元把仓单卖给蓝天公司,因此蓝天公司可选择时机在MA1506及以后的合约适时做空。4月28日,郑商所MA1506合约做空均价为2640元/吨,厂家出厂价为2370元/吨,现货购买价格为2380元/吨,基差为-260元/吨。此时,基差绝对值偏高,出现了正向期现套利的机会。由于厂库不涉及入库和质检,并且通过与厂库协商,仓储费和运输费亦可忽略,因此本次期现套利的持有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交易手续费:0.28元/吨;交割手续费:1元/吨;增值税费:(260-200)÷1.17×0.17=8.72(元/吨)(估算);厂库升贴水:200元/吨;期货保证金利息:2640×10%×8%÷12×1.5=2.64(元/吨)(设定保证金为10%,年利率为8%,最大持有期为1.5个月);现货资金利息:2380×8%÷12×1.5=23.8(元/吨)。持有成本合计:236.44元/吨,本次交易利润:23.56元/吨。未来可供选择的了结方式有两种:选择一:若持有至交割,获得23.56元/吨的收益。选择二:5月8日,期货价格为2490元/吨,现货出厂价格为2340元/吨,厂家回购价格为2330元/吨,则基差为-160元/吨;此时,若了结期现货套利头寸,可获利100元/吨。甲醇反向期现套利2015年4月16日,蓝天化工贸易公司以2515元/吨的价格卖出现货,同时在郑商所MA1506合约上以均价2450元/吨买入等量期货,基差为65元/吨。此时,基差偏高,出现了反向期现套利的机会。5月6日,贸易商以2545元/吨的价格买入现货补充库存,同时在期货盘面上以2600元/吨的价格卖出平仓,此时基差为-55元/吨,最终实现了每吨120元的盈利。“甲醇1501”期货合约操纵案逼仓是指交易一方利用资金优势或仓单优势,主导市场行情向单边运动,导致另一方不断亏损,最终不得不斩仓的交易行为。一般分为多逼空和空逼多两种形式。逼仓是一种市场操纵行为,主要通过操纵两个市场即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逼对手就范,达到获取暴利的目的。尽管没有法规明确以逼仓行为为防范对象,但逼仓行为作为严重的市场操纵行为之一是被明令禁止的。逼仓事件作为国内期货发展初期的特有现象和极为普遍现象,给市场带来极坏影响,非但使期货正常功能难以发挥,而且使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损。2015年9月25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通报了对9起案件做出的行政处罚,其中包括1宗“甲醇1501”期货合约操纵案。组织做多逼仓的是国内最大甲醇贸易商成都欣华欣化工材料有限公司,姜为是该公司负责人,而做空一方是国内几家有现货背景的投资公司,还有些算得上期货行业内的“大佬”。2014年11月14日至2014年12月16日,姜为控制42个期货账户,采取集中资金优势、持仓优势,连续买卖期货合约,同时囤积现货以期影响期货市场行情,操纵期货交易价格。逼仓起初还算成功,11月甲醇1501合约逆市反弹4%,表现强势,但12月初之后形势急转直下,一路暴跌,在12月底甚至出现连续四个跌停的极端走势,江西瑞奇期货也因此穿仓,最终结果是姜为巨亏数亿元,空方完胜。中国证监会认为,相较于一般的市场主体,现货商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地位,姜为控制多个期货账户,利用优势地位,采取多种方式操纵期货市场,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因此,中国证监会对姜为处以顶格处罚,同时采取了终身期货市场禁入措施。